查看原文
其他

关注 | 科技+养老服务,融合恰逢其时

刘晓静 社会科学报社 2022-04-25


李克强总理在2021年“两会”答记者问时指出,“中国的老龄人口已经有两亿六千万”预计到2050年,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。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,我国迫切需要大力推进社会化养老服务的发展。




原文 :《哲学视野下的科技与养老服务融合》

作者 | 河北师范大学法政与公共管理学院    刘晓静

图片 | 网络



最近几年,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,推动科学技术与养老服务体系融合发展。2015年《关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》提出推进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。2017年《服务业创新发展大纲(2017—2025)》鼓励发展智慧养老。2017年《关于开展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的通知》提出建设智慧健康养老示范企业、示范街道(乡镇)、示范基地。2019年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》提出实施“互联网+养老”行动,在全国建设一批“智慧养老院”,推广物联网和远程智能安防监控技术。2019年《关于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若干意见》提出,加强医养结合信息化支撑,打造覆盖家庭、社区和机构的智慧健康养老服务网络。2020年国家又发布通知,支持建设第四批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企业、示范街道(乡镇)、示范基地。从以上文件可以看到,国家十分重视“智慧养老”这一新兴领域的发展。当前,推动智慧健康养老服务的同时,我们有必要从哲学角度审视养老与科技的关系。



科技与养老服务融合恰逢其时


科技日新月异,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,改变着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。未来世界,谁掌握了关键科技,谁就掌握了发展的主动权。养老服务作为国家战略,也需要科技的支撑。以物联网为基础的高新技术的发展,必将改变养老服务的发展现状,提升养老服务的质量。


构建医养、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,需要搭建信息平台,以此来推动健康医疗大数据融合共享应用;需要健全“互联网+医疗健康”服务体系,满足老年人远程医疗的需求;需要推广物联网和远程智能安防监控技术,确保老年人安全风险的防范;需要建立覆盖家庭、社区和机构的智慧健康养老服务网络,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及时的服务;需要注重适老辅助技术水平的提升,进行适老化改造,改善适老环境,提高老年人生活品质等。这些都离不开科技的发展进步。





辩证分析科技与养老服务的融合


对于科技与养老服务的结合问题,学界也众说纷纭,有的学者认为“智慧养老”是个伪命题,有的学者承认“智慧养老”的概念并对目前“智慧养老”的现状、问题以及发展做出思考。


对于科技与养老服务的结合要辩证分析,一方面,要认识到科技与养老服务的结合,是满足老年人各种需求的需要,是提高护理水平的现实需求,也是新时代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必然选择;另一方面,也要看到科技只是发展养老服务的技术手段,不是提高养老服务质量的唯一要义。提高养老服务质量,需要借助科技的力量,提升护理员的护理水平,进而实现养老服务质量的提升。实现科技与养老服务的深度融合,是新时代养老服务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。




研发以需求为导向,

助力养老服务质量提升


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最高境界是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。因此,养老服务的发展就是要满足老年人多样化、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,从而实现老年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。通过养老服务技术的创新,研发满足老年人需求的“科技+养老服务”养老服务体系,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,制定相关的政策与标准,发挥监督与评估的作用;通过为养老服务的主体——机构和社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设施,在养老服务运营与管理中引入科技的元素;通过研发养老服务信息化平台,实现养老设施、政策信息、医养康养等多种资源的有效融合;通过把适老辅助技术应用于适老环境,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。



国外在科技与养老服务深度融合方面已经走在了前列,中国要借鉴先进国家在科技与养老服务融合方面的先进经验,少走弯路。目前,国内一线城市也在积极布局,实现科技与养老服务结合。我国放开了养老服务市场,允许国外企业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产品与服务,因而未来的养老服务市场会面临激烈的竞争。


今后,要加快完善科技创新机制,加强养老服务相关技术研发,借助技术的力量与优势解决我国养老服务面临的护理人员短缺、技术水平滞后等方面的困境与问题,以此助推我国养老服务质量的提升,为实现养老服务的制度化、标准化、信息化、专业化、品牌化、人性化奠定坚实基础。



文章为社会科学报“思想工坊”融媒体原创出品,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753期4版,未经允许禁止转载,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报立场。


拓展阅读

走出养老困境,“智慧养老”势在必行 | 社会科学报

关注 | 养老服务,正转向“精准滴灌”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